直击李娜决赛前12小时 卡洛斯传授应战秘技

时间:2014-01-25 14:46:04 作者: 点击:
直击李娜决赛前12小时 卡洛斯传授应战秘技

李娜将冲击本届澳网(微博)女单冠军

1月24日墨尔本讯(特派记者王怡薇(微博))1月25日,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即将上演,第三次闯入澳网女单决赛的李娜将对阵齐布尔科娃(微博) 。决赛前一天李娜是如何度过的?嘴上说“平常心”的她是否真的能平静等待?腾讯记者带你走近决战前李娜的一天,独家直击李娜赛前最后一练。

24日上午10:00 Crown酒店

关键词:睡懒觉+体能训练

昨天还烈日当头,今天的墨尔本竟然下了一上午小雨,室外气温只有18度,相比于前一天骤降15度。

不过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睡懒觉。

决赛前这一天,李娜正是从一个充足的懒觉中醒来。用李娜自己的话说,“休息,还是休息。”她想用最平常的心态,对待即将到来的决赛。

吃过中饭,李娜才与体能师埃里克斯出现在酒店健身房,进行简单跳绳、骑脚踏车等体能训练就准备前往赛场。出门前,李娜特意换上了长袖卫衣、长裤,以防温差导致感冒。李娜说,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经验。的确,第三次闯入澳网决赛,李娜更加清楚赛前需要注意的细节。

下午2:00 罗德拉沃尔球场外

关键词:国旗+拍照

直击李娜决赛前12小时 卡洛斯传授应战秘技

按照澳网官方的例行安排,决赛前官方要为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拍摄主题照。

不施粉黛,来到罗德拉沃尔球场前,李娜接过组委会准备好的国旗,将国旗放在身后,双手高高的将国旗举起。心情不错的她更是配合摄影师,摆出不同的pose,更是将国旗裹在了身上,露出会心的微笑。

下午4:00 主新闻发布厅

关键词:咳嗽+紧张的媒体 放松的李娜

直击李娜决赛前12小时 卡洛斯传授应战秘技

“李娜有赛前发布会?为什么齐布尔科娃没有?是不是李娜出事了?”新闻发布会前,不少中国记者都泛起嘀咕。

正如半决赛赛后李娜开玩笑说的那样,媒体比自己还要紧张。

原来,因为此前一天李娜半决赛新闻发布会召开时,李娜决赛对手还没有确定,所以组委会特意为李娜再次召开发布会,让媒体们可以询问她备战齐布尔科娃的情况。

嗓音沙哑,回答记者提问前,李娜总会下意识的低声干咳几声。与布沙尔的半决赛,李娜在比赛中不断高喊给自己加油,难道因此喊哑了嗓子?

“可能是温差变化太大,昨天还这么热,今天气温一下子下降那么多,有点不适应。”李娜笑着说道,让大家不必大惊小怪。

尽管喉咙不适,但这丝毫不影响李娜的幽默。

发布会现场有日媒记者笑称,中国古语称“事不过三”,第三次闯入澳网女单决赛的李娜是否这次该走运了?

“你知道嘛,在中国6和8才是代表幸运的数字。”李娜反应迅速的笑着回应该,逗翻在场记者。

发布会进行到尾声时,有外媒开玩笑表示,如果这次再拿不到澳网冠军,是否考虑会退役。

“当然不,我肯定会坚持到第6次、第8次为止。”李娜的回答再次将大家逗笑。

傍晚6:30 海信球场

关键词:适应夜场+不给面子的老公

直击李娜决赛前12小时 卡洛斯传授应战秘技

由于本次澳网之旅李娜的比赛都安排在日场,而决赛则是晚上7:30进行,赛前最后一次训练,李娜选择在晚上的海信球场进行,以便更好的适应夜场的灯光和气氛。因为白天时下雨,海信球场的顶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,训练开始后,李娜示意现场工作人员打开顶棚,完全模拟露天夜场的情景。

李娜在决赛中的对手齐布尔科娃,身高只有1.61米。训练过程中,教练卡洛斯针对对手身高的弱点,要求李娜在底线回球时将重心尽量放低击球,更是安排李娜练习网前高压球。

“very good!very good!(非常好)” 看着弟子训练,站在一旁的卡洛斯连声称赞,可以看出卡洛斯对李娜目前的状态非常满意。

1个小时的训练进行尾声,李娜更是和充当陪练的姜山玩起一局定胜负的比赛。没想到姜山却丝毫不给老婆面子,“完胜”李娜。

“再打一球嘛”明明已经输了“比赛”,李娜却坚持再打一球决胜负。姜山拗不过妻子,应声同意。而卡洛斯则笑着站在一旁,当起了俩人的裁判。

然而最后一球,李娜上网截击,却打在网袋上。“输球”那刻,李娜更是懊恼的仰天大吼一声,而姜山却哈哈大笑,窃喜获胜。姜山更搞笑跑到网前,和李娜握手示意,让李娜哭笑不得。

“你知道这里有很多我的粉丝么!”面对着空旷的球场,李娜略带撒娇的和姜山抱怨。

“1、2、3、4、5.....算上刚才飞进来的鸽子,你有6名粉丝,恭喜啊。”数着身旁的团队成员,姜山幽默回应,笑声不断。赛前最后一练,无论李娜还是团队成员都透着轻松。

晚上7:30 团队聚餐

结束赛前训练,李娜和团队一行返回酒店。按照每次赛前的“小迷信”,李娜会和姜山、卡洛斯以及团队成员一起聚餐。此前李娜透露,澳网期间,自己和团队大都吃中餐或意大利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转自 腾讯新闻